close

WEDCV155VD5RRV515DV

 

詳細資料

  • ISBN:9576643457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對於大多數東方人和西方人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陳舊觀念不起作用,求神拜佛也無濟於事。 一、新感性主義的精神領袖的興起 在中國,一旦邊境地區防衛崩潰,批評者就會開始控訴朝廷天命已盡,因此治病神力崇拜盛行,影響長達1000年之久。但是在受過教育的精英階層中間出現了一批具有獨創性的人才,他們開始質疑儒家哲學的權威性。竹林七賢是活躍於公元3世紀的一群自由思想家,他們成了新感性主義的精神領袖。 據說他們整日沉迷於交談、詩歌、音樂、飲酒以及藥物之中,卻對研讀經典、為國盡忠這類話題避而不談。曾有故事記載,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被認為嚴重違反了封建禮儀,但是阮籍卻不以為然,反而大笑說:"難道你是要我遵從孔子推崇的禮,去遵從儒家學說?" 在當時,漢族宮廷詩人所具備的道德精神嚴肅性變得有些滑稽可笑,新一代的詩人更加青睞抒情詩歌,擅長描寫田園牧歌,或者索性出世退隱。儘管這些美學家們事務繁忙,無法退居遠山,但是他們同樣可以在自己府邸的花園裡體驗隱居感覺,也可以效仿王導,花錢僱人代表自己隱居。 ... 漢代的畫家們開始嘗試將山水野趣作為創作對象,到了公元4世紀,著名畫家顧愷之更是將山水畫的地位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使山水畫成為一種主要的藝術形式。竹林七賢和其他理論家主張形式大於內容,他們傾向於研究繪畫和書法的技巧,而不是其中隱含的道德含義。 公元3世紀,出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反叛,但是這場反叛一味地嘲諷、拒絕傳統,卻沒有提供積極有效的應對辦法,大體上只造成了消極的影響,但這種情況在世紀末有所改觀。距當時800年前,中國本土的儒家學說和道家學說剛剛興起,佛教也經由南亞傳播到了中國大地。 公元65年,佛教首次出現在中國的書面史料中,而對於佛教傳播比較可信的說法是:隨著第一次東西方交流的不斷推進,東亞和南亞的商人開始在中亞綠洲聚集匯合,最終將佛教帶入了中國人的視野。儘管當時已經有一些城市的知識分子開始信奉佛教,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只把佛教看作從草原傳入的眾多外來哲學之一。 二、局勢的扭轉 公元3世紀晚期,這種局面開始逆轉,這主要歸功於來自中亞的僧人翻譯家竺法護。他長期在長安與敦煌綠洲之間遊歷,致力於佛教經典的再譯,並在印度觀念中添加了能夠被中國人接受的元素,獲得了眾多中國知識分子的追捧。 ... 和大多數軸心時代聖人一樣,釋迦牟尼並未留下任何手跡,關於釋迦牟尼的啟示也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佛教的早期形式強調嚴格的沉思和自我覺醒,但是竺法護推崇的是所謂的大乘佛教,這就使救贖的過程不再艱苦繁重。 在竺法護的表述當中,釋迦牟尼並非精神追尋者,而是永恆怔悟的化身。竺法護堅持認為,原初的釋迦牟尼只是在這個世界或其他世界中存在的眾多佛祖中的第一位佛。這些佛被一群其他的聖人所圍繞,尤其是菩薩。菩薩原本是通往怔悟的凡人,但卻推遲了自身的涅,旨在幫助渺小的凡人實現圓滿,從重生和遭難的輪迴中解脫出來。 大乘佛教有時會走向極端的方式。大多數佛教派別相信彌勒佛終有一天會引導眾生走向極樂世界。但是公元401年,中國出現了一群狂熱的佛教徒,他們自稱是神聖的佛祖,事實上卻與強盜、暴民及反叛的官吏為伍。他們打著救贖的旗號,卻到處濫用暴力,實施破壞,最後這場暴動在血腥殺戮中落下帷幕。 大乘佛教最重要的貢獻就是簡化了傳統佛教的繁重教規,並為眾生打開了救贖之門。講經者坦言,這些行為並不會將信徒引向涅,但是至少會給他們帶來健康、財富以及不斷升華的重生之路。佛教中的"凈土派"將這種觀念更進一步,並引導他們去往西方極樂世界,在那裡他們可以遠離塵世的煩擾,尋求涅。 ... 在印度,佛教徒為了尋求涅之路,通常會選擇上路流浪,沿途乞討。從中國傳統的角度來看,這些神聖的流浪者無疑是異類,因此這種方式在中國並不盛行,但是印度信徒通往怔悟的第二條道路——修行——卻得到廣泛傳播。公元365年左右,道安——他並非中亞移民,而是一位被訓練成儒家學者的中國佛教徒——起草了一份適應中國社會的佛教戒律,規定和尚必須削髮剃度,和尚、尼姑均要節制慾念,學會順從,通過自己的勞動謀生,並運用戒、定、慧來追尋自我救贖。和發展了千年的佛教一樣,佛教徒在修行過程中也常常走入極端:許多和尚、尼姑對修行的認識相當狹隘片面,有些人不惜傷害自己,目的是仿效菩薩捨身拯救世人;甚至有人在數千人面前自焚,以求洗滌自身犯下的罪孽。不 論如何,道安為佛教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將佛教修行行為塑造成固定的宗教組織,部分填補了公元4世紀以來國家機構崩潰所引發的機構空白。佛教寺院建造水力磨坊,籌集資金,甚至組織起防禦力量。富有的教友把土地和佃戶贈與佛教寺院,被驅逐的農民也紛紛前往尋求庇護,這些佛教寺院在作為虔誠信仰的核心的同時,還成為社會穩定的綠洲,甚至是財富聚集的島嶼。 ... 公元5世紀出現了數以千計的佛教寺院,一位官員在公元509年寫道:"寺院現在已經無處不在了。" 佛教在中國的征服行為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公元65年,中國僅有數百個佛教徒。到公元6世紀,大多數中國人——大約3000萬人——成了佛教徒。這個數字令人震驚。 三、基督教的興起 但是在歐亞大陸另一端,還有一個名為基督教的新興宗教,它正以更快的速度不斷發展。 西方古典傳統的崩潰晚於東方,也許是羅馬防線維持得更為持久的緣故。公元160年後,瘟疫同樣在羅馬大肆蔓延,導致治病神力崇拜不斷出現,但是羅馬人並不贊同中國普遍採取的暴力革命方式。 ... 儘管如此,公元3世紀的騷亂確實動搖了西方的古老傳統。那些遍布羅馬帝國各處的雄偉塑像靜靜地見證了一種全新藝術審美的誕生:藝術家拋棄了古典藝術中莊嚴肅穆的原則,轉而欣賞古怪的比例結構和那些巨大的、向上凝視的眼睛,這就形成了塑像似乎在互相注視的效果。有新宗教傳入,例如來自埃及的伊西斯、來自敘利亞的不敗之日、可能來自伊朗的密特拉神以及來自巴勒斯坦的基督教,它們都宣揚生命永恆。受其影響,人們開始在煩擾動亂的現世中追尋救贖,忽略了對宗教的理性解釋。 一些哲學家試圖強調過去幾世紀累積的學識仍然是相關的,以此回應這種價值觀的危機。在他們的時代,波菲利和普羅提諾等學者為適應現代需求而重新解釋柏拉圖哲學,於是他們成為西方聞名遐邇的學者。但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思想家開始尋找與之南轅北轍的新解。 在這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基督教給所有人帶來了些許安慰。和大乘佛教一樣,基督教是建立在舊軸心時代思想基礎上的新概念,它以更適應現代需求的方式,為世人提供了一個看待核心思想的新角度。基督教取代了猶太教,宣稱其創建者耶穌是預言中誕生於此地的彌賽亞。 我們將大乘佛教與基督教稱為"第二波"軸向宗教。與第一波軸向宗教先行者相比,第二波軸向宗教向更大範圍的世人打開救贖之門,並且將通往救贖的道路改造得更加簡單易行。 ... 同樣關鍵的一點在於,這兩個新興宗教都是普世教會。因此,耶穌和釋迦牟尼都不屬於任何一群"上帝的選民",他們的使命是拯救所有的普羅大眾。 參考文獻: 《河西走廊》 《佛教與基督教的區別》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ulture/3y2v46o.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351466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北斗味覺異常治療中醫彰化口內疼痛治療有效中醫診所國姓鄉胸悶改善中醫診所鹿港憂鬱改善中醫診所
員林睡眠障礙看什麼科 二水體溫控制功能異常中醫推薦 很多人都在這草屯中醫診所看好的,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埤頭憂鬱症看什麼科 伸港噁心看什麼科 治療有成效的溪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伸港肌肉緊繃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溪州睡眠障礙中醫推薦 治療有成效的草屯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水里失眠睡不著看什麼科 彰師大附近推薦睡不著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最推薦的溪湖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fm94dx15g 的頭像
    jfm94dx15g

    張淑智的部落格

    jfm94dx15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